《決戰之後》是一部於1991年上映的中國歷史題材電影,由李前寬、肖桂雲聯合執導,鄭重編劇,根據黃濟人的紀實文學作品《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改編。影片聚焦新中國成立後對國民黨高級戰犯的改造過程,展現了從功德林戰犯管理所開始的思想轉變與人性重塑,具有深刻的歷史反思意義。
影片真實還原了特殊歷史時期的政治氛圍與人物心理變化,通過細膩的人物刻畫和戲劇沖突,呈現了戰場之外的決戰——思想與信仰的較量。演員陣容強大,葛優等實力派演員的表演為影片增色不少。有觀眾評價其能讓人身臨其境,感覺到那個時代的聲、色、味、形,並提到影片中不乏幽默橋段,如小煤山戰役食堂戰役捉豬戰役等生活化情節,增強了可看性與人文溫度。
該片被視為中國主旋律電影中兼具歷史深度與藝術價值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特定時代下的人道主義精神與政治智慧。
劇情簡介:
新中國成立以後,對原國民黨戰犯的改造擺到了黨中央的議事日程,毛主席(古月 飾)告訴羅瑞卿(邸國強 飾),改造過程要有強制改造到自覺改造。朝鮮戰爭爆發的消息傳來,戰犯管理所內引起不小轟動,不少犯人竊以為第三次世界大戰要爆發,內心蠢蠢欲動。也有戰犯對形勢作出了相反所判斷,被俘前做過裝備部主任的楊伯濤(陳申生 飾)對美械裝備很了解,積極進言,想幫誌願軍,此舉得到杜聿明(郭法曾 飾)的支持。管理人員抓住戰犯上進心理,從生活上、思想上真正關心他們,個別人交待了以前隱瞞的歷史材料。共產黨人的博大胸懷最終感化了戰犯們抵觸的心靈,認識到打內戰給國家民族帶來的災難和痛苦......
本片根據長篇小說《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改編。